对于那些怎么劝说都不改进的人,我们常用成语“扶不起的阿斗”来形容。大多数人眼中的刘禅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,似乎就是个“废物”的代表——他不听诸葛亮的劝告,沉迷享乐,甚至把父亲刘备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汉给败光了。
不过,刘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争议很大。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讨论。
1. 刘禅真的没有听《出师表》中的劝告吗?
展开剩余84%其实,刘禅是听了的。《出师表》是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写的,那个时候他还活着,当然里面的用人建议也包括了他对刘禅的忠告。但诸葛亮在去世前,还写了另一封密表给刘禅,那封信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的“遗嘱”,特别强调了用人的问题——
他特别提到:“若我不幸,后事请交给蒋琬处理。”
刘禅真的听进去了。只要诸葛亮提到的人才,他都大力提拔。诸葛亮死后,刘禅立刻任命蒋琬为尚书令,还给了他许多重要职位。蒋琬生病后,刘禅又想起了《出师表》中的推荐人,像费祎、董允等,都是诸葛亮亲自推荐的优秀人才。
另外,《出师表》里提到的将军向宠,虽然在战斗中英勇牺牲,刘禅也确实依照指示提升了他。所以,在任用人才这块,刘禅还是做得不错的。
2. “扶不起的阿斗”真是弱智吗?
传说有个说法是,刘禅小时候被赵云救下,刘备气急败坏,把他摔到了地上,结果刘禅摔了个脑震荡,从此成了“弱智”。这只是流言,完全没有依据。
诸葛亮在《与杜微书》中曾高度评价刘禅,称他“天资仁敏、爱德下士”。这封信的意思很明显——刘禅不仅聪明而且有德,未来可期。而且刘备在临终时也对刘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,夸他“智量甚大,超过我对你的期望”。如果刘禅真是个弱智,怎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?
所以,刘禅被摔傻的说法完全没有事实根据。
3. 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怎么样?
从《出师表》来看,诸葛亮对刘禅的感情非常复杂。他一方面把未来国家的命运托付给刘禅,尤其是在《出师表》里有一段话提到:“若打败敌人未能成功,愿陛下治我的罪。”这就像是一位父亲叮嘱孩子,在他即将出征时做最后的安排。
诸葛亮的信中充满了信任和责任感,展现了他对刘禅的期望。刘禅又怎么看诸葛亮呢?诸葛亮去世后,一些人开始对他提出批评,甚至要对他进行清算。李邈便是其中之一,甚至向刘禅表示“庆祝”,因为诸葛亮死后,宗族得以保存,西方蛮族得以安宁。虽然有人批评诸葛亮,刘禅却始终保持冷静,不做反应,最终也为李邈下令将其处决。
4. 为什么蜀汉最终会灭亡?
刘禅的确存在一些问题,尤其是晚年。他错误地任用了宦官黄皓,这与《出师表》中的忠告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完全相悖。另外,蜀汉最终灭亡时,刘禅几乎没有进行有效反抗,直接投降魏国,被俘后还在魏国过起了安乐的生活,甚至在魏国看到了歌舞表演后,他回答道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
这段历史让人质疑刘禅的领导能力,但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,他可能是为了保全自己,故意装作软弱无力,给敌人放松警惕。无论如何,刘禅的领导确实没有改变蜀汉的命运。
总的来说,刘禅的确有问题,尤其是在用人方面的失误,但他也不是完全无能。蜀汉的灭亡,部分是因为国家本身的国力较弱,再加上诸葛亮的过早去世,导致蜀汉的持续困境。虽然刘禅没能逆转局势,但他在诸葛亮去世后的29年里,还是勉力维持了蜀汉的政权。
发布于:天津市稳拿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